消息
在進入碳費議題前,首先必須介紹ESG,環境保護(E,Environmental)、社會責任(S,Social)以及公司治理(G,Governance)的縮寫,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朔至2004年,當時在一些討論及倡議中有提及ESG的基本思想,於2005年由聯合國發布。 目前企業在發展ESG時,大多注重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,較難兼顧社會責任(Social)及公司治理(Governance)。 台灣的碳稅政策尚未正式實施,但政府已在規劃相關機制,以支持淨零排放目標並與國際減碳趨勢接軌。
以下是台灣未來七項碳稅政策可能的方向與具體措施:
二、 碳稅的徵收對象
根據環境部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,2024年起,年排碳量逾2.5萬噸的排碳大戶,2025年將繳交碳費,預估超過500家企業成為第一波收費對象。 如 : 鋼鐵、水泥、石化、半導體業首當其衝。
三、 碳稅的稅率設計
起步稅率低:考慮產業競爭力,初期稅率可能較低(例如每噸CO2e 100元至300元新台幣)。 逐步調升:隨著企業適應,稅率可能逐年提高,以達到實質減排效果。 國際趨勢接軌:與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對應,避免國際貿易摩擦。
以2022年的碳排放量為例,其中石化業便與包裝產業息息相關,以最常見的材質,塑膠、鋁箔為例,其中2022年台塑的碳排放量約為2442萬噸,碳費一年的支出,便高達73億。
四、 碳稅收入的用途
五、 國際連結與合作
六、 挑戰與因應策略
七、 時間表
根據政府目前的規劃:
短期(1-3年內): 完成立法及配套細則制定。 推出碳費試行方案,針對少數大型排放者徵收。
中期(3-5年內): 擴大碳稅範圍,納入更多行業。 建立本地碳交易市場。
長期(5年以上): 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,實現全國性碳中和目標。
減碳補助計畫 :
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
主辦單位:經濟部商業發展署
計劃目標:鼓勵商業服務業導入智慧科技解決方案,打造減碳營運模式,促進永續發展。
補助類型: 單一服務應用類:企業在自身營運範疇內,導入至少一項智慧減碳應用服務,並帶動使用者或消費者體驗, 預計降低碳排放量至少0.5噸。補助上限為每案新台幣30萬元,且不得超過總經費的50%。
整合服務應用類:核心企業協同服務價值鏈內的合作夥伴,導入至少兩項智慧減碳應用服務,帶動中小企業 共同參與,並促進使用者或消費者體驗,預計降低碳排放量至少6噸。補助上限為每案新台幣150萬元, 且不得超過總經費的50%。
(申請資訊:詳情可參考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。)
其他相關補助計畫 :
產業節能輔導暨能效提升推動計畫:提供免費的節能設備與能源監控輔導,協助企業提升能源效率。
智慧製造創新加值應用輔導計畫:針對製造產線與設備智慧化,提供補助,促進節能減碳與智慧製造的發展。
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(SBIR):支持企業進行淨零碳排、產品研發、產業加值與數位轉型等項目。
(申請資訊:詳情可參考ESG政府補助懶人包。)